让氢能产业“轻装上阵” 市州动态-政务 吕宏文 288787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让氢能产业“轻装上阵” 市州动态-政务 吕宏文 288787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市州动态

让氢能产业“轻装上阵”

2019-05-30 09:54 | 来源: 吉林日报

  吉林日报记者 于凝 尹雪

  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白城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作出的科学抉择。白城市正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白城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白城市新能源与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由主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各县市区领导组成的市级工作小组,省市县多部门联动,保障规划与机制制定、政策发布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推进,推动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建立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为白城市新能源与氢能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技术和法规制度提供智力支撑,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建议。

  机制保障。完善微电网、增量配电网收益模式和电力交易机制,建立合理的新能源制氢电价和氢气价格机制,探索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等手段降低制氢用电成本的可能性,及通过保障收购等业态创新模式,以保障相关企业的合理收益。

  建立合理适度的资金引导和保障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等金融工具,强化资金保障,加快培育白城市氢能产业生态。

  成立气体运营的平台公司,集中建设储氢基础设施,采取多种方式购售气体,建立健全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完善风电场、光伏电站监管机制,对配置的制氢设备功率、制氢电量进行监管和考核。

  政策保障。建立健全地方氢能标准和规范,确保氢能产业发展有规可循。确立相关扶持政策,有效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立项、核准、备案、审批上给予支持性政策。完善电力辅助服务政策,鼓励通过可中断负荷、储能站等方式进行负荷侧需求响应,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本地消纳。

  积极争取国家及吉林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合理的新能源制氢、生物质制氢税收和补贴政策,使制氢企业在支撑白城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合理收益。结合白城市火电调峰的实际情况,在产业培育期将制氢纳入火电厂深度调峰范围,获得调峰补偿反补于制氢生产,以控制制氢用电成本,加快形成制氢能力。

  研究制定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减免税、退税和补贴机制,出台鼓励氢能产业发展和终端消费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力度。

  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应急保障。研究制定针对制氢、运氢、储氢和用氢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和技术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技术故障和突发事件,制定风险分析管控体系和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

  创新能力保障。加强人才引进,建立本地人才培育机制。制定新能源与氢能领域人才扶持政策,增强对国内外创新团队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依托白城市本地院校,加快相关学科的本地人才培养。与国内产学研用优势单位多方合作,共建新能源与氢能产业研究院,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无缝对接。研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路线图,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引导与规范当地产业的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发与引进相结合,攻克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举办技术培训,培养新能源与氢能产业人才。


编辑: 吕宏文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