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南关 让百姓的获得感落地 南关区-长春地区 张亮 250299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幸福南关 让百姓的获得感落地 南关区-长春地区 张亮 250299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频道 > 长春地区 > 南关区

幸福南关 让百姓的获得感落地

2017-09-14 08:54 | 来源: 长春日报

  高起点谋划幸福南关

  高标准落实行动计划

  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

  搭建平台保障民生

  加大投入兜底民生

  创新模式提振民生

  创新举措服务民生

  构建居家养老解忧民生

  都说金秋是收获的季节,9月的南关区更是硕果颇丰。在旧城改造工程中率先提出“街区改造”模式、引进养老机构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社会创新实践园投入使用、超额完成开发就业岗位任务……在刚刚过去的日子里,南关区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字,为人民交上了一份“让本地人幸福,让外地人羡慕”的满意“答卷”。

  撸起袖子加油干、再鼓干劲踏新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南关区将集全区之力继续向着年初制定的《2017年建设幸福南关行动计划》目标,从新起点上再出发……

  长春晚报记者 孙娇杨

  持之以恒,齐抓共管抓好城市改造升级。尽心尽力,围绕幸福南关抓好民生建设。翻开《2017年建设幸福南关行动计划》,我们看到,南关区一直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指南,紧紧抓住群众的“生存性、发展性、安全性”民生需求,坚持“兜底线、补短板、抓热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凝聚了人心,更赢得了民心。

  创新模式提振民生

  南关区率先提出“街区改造”模式

  民生改善始终与幸福城市建设同步,良好的城市风貌是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坚持建管并举,统筹好“改旧”与“建新”的关系,南关区一直努力在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美丽长春中走在全市前列。

  在旧城改造提升中,南关区突出旧城风貌,放大文化特色,努力实现“一街一景”,打造城市特色。同时,率先提出“街区改造”模式,全区共分为75个街区,优先采取“旧改统筹、街道牵头、职能单位配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街道属地直管优势,在设计中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广泛征求改造设计意见,确保旧城改造工程群众满意,问题零遗留。

  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南关区落实领导干部参与机制、街道社区参与机制、专家参与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四个参与”机制。实施区、街道、社区三级包保机制,区级领导、各街道领导班子、各社区书记三级层层包保,将落实责任到人头。深入推行“旧改办统筹、各街道牵头”工作模式,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旧城改造第一项目负责人,街乡、社区、网格长干部全员参与。并聘请现场管理员,积极提高旧改工程的管理能力。同时,围绕“确保安全、提升质量、群众认可”核心,组织建立群众监督员队伍,对监督员进行培训,全民参与旧城改造,确保旧改获得群众的认可,经得起群众的考核。

  从年初开始,南关区旧城改造工作便全面铺开,紧锣密鼓,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截至目前,南关区全区共计疏通地下管线86184.27米,重新铺设方砖130608.54平方米,整饰楼道635余栋,粉刷楼内大白1724903.84平方米,粉刷外立面440358.84平方米,摊铺沥青路面49509.78平方米,安装井具4603套。拆除违章建筑3860处138993.5平方米,完成74.63%,其中涉及旧改3178处107609.53平方米,完成总量的91.23%。

  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南关区数千户居民的楼房焕然一新的改变,也是每一位南关区老百姓生活的改变。通过拆违,共打通儿童电影院后侧、天伦一期二期路、世祥林胡同、永春批发东侧无名路、长春大街消防队北胡同、长通路电业小区等8处交通微循环。

  构建居家养老解忧民生

  确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模式

  养老,如今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养老服务既是民生大事,也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南关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10.4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和全市其他城区比,南关区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探求一种适合南关区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是南关区民生工程的一个重大课题。

  围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总体发展相匹配的总体目标,南关区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反复调研论证,率先确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模式:将原有的社区日间照料站升级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偿提供社区闲置用房引入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康复理疗、心理慰藉、文体娱乐、健康饮食等日间照料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等定制化上门服务。

  为了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南关区利用社区用房资源,委托第三方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了10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线上线下双重服务的模式运营,线下在社区免费为老人提供健康监测、康复理疗、心理慰藉、文体娱乐及低偿的健康饮食等日间照料服务;线上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为居家老人提供低偿的“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等定制化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万多老人受益。

  当前,居家养老服务没有固定的模板,如何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就要创新思维,摸索经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南关区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为驱动,逐渐让社会力量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主角,一大批如“中龄”、“佐佑颐养”、“修正养安享”、“天瑞英杰”、“幸福里”等知名度高、信誉好、服务质量优、老年人广泛认可的社会力量在南关区不断涌现,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成为省市的优秀试点单位,一支具有示范意义且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社会力量已然形成,不仅有效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局限性等不足,更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深受老年人欢迎。

  鉴于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国标、行标、地标都呈现碎片化状态,南关区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规范和监管。如成立区养老服务协会、制定了《南关区养老服务标准》、通过购买服务完善第三方监管模式。引进长春市“12349”第三方监管平台,对承接居家养老购买服务项目的社会力量的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和监管,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加大投入兜底民生 拓宽救助领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的脱贫工作,关键是要精准发力,拓宽救助领域。南关区现有低保户4766户、6904人,为了切实解决低保户的实际困难,南关区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救助新模式,通过扎实开展低保救助、实施精准救助政策、针对特殊疾病实施免费治疗、严格低保监管核查等方式,让百姓获得感落地。

  截至目前,南关区为全区低保家庭按每月每户50元标准发放惠民补贴,共为全区低保家庭发放惠民补贴173.31万元。在2017年“两节”期间分层次走访慰问各类困难家庭5080余户,发放款物350万元。端午节期间,为4879户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发放了每户100元的慰问金,总计48.79万元。

  针对生活特殊贫困的群众,实施重大疾病、助学、养老、突发意外事件、住房的精准救助。截至目前,共精准救助253户次,救助资金160.03万元。

  针对经过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后基本生活仍难以维持的群众,南关区还制定下发了《南关区精准救助实施方案》,由区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对其进行精准救助,真正发挥了民政救急难、托底线的兜底性保障作用。截至目前,共临时救助739户次,救助资金150.79万元。

  针对困难群体中患有肺结核、尿毒症等人群,由区政府每年拿出33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医疗救助,该患病人群可在区医院凭低保证直接免费透析和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南关区低保尿毒症、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难题。截至目前,该项救助政策已免费治疗653人次,救助金额101.87万元。

  为了让真正贫困的人得到救助,南关区严格低保监管核查,创新采取五个“百分之百”和“十步工作法”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低保审批程序,提升低保监管水平,近年来全区新增低保1593户,停保3416户;坚决查处“政策保、人情保、关系保”,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创新举措服务民生 打造社会创新实践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

  为了满足辖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南关区创新举措,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

  目前,南关区共有注册登记各类社会组织203个,登记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462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13.3个。为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南关区充分利用社区用房资源,采取分散孵化的方式,为110余家社会组织提供了办公和活动场所;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社会组织及社工开展业务培训3次,参训人数达到600余人次。

  南关区还在全区建设了11家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引导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志愿者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现互联、互补、互促,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为社会组织搭建交流平台,南关区通过开展第二届公益创投,征集服务项目。

  第二届公益创投活动,由南关区政府出资300万元,围绕为老、助残、助困、青少年等五个方面内容征集服务项目。5月8日,举行了启动实施新闻发布会,目前已经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为了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南关区还打造了2100平方米的南关区社会创新实践园,免费提供给社会组织办公和开展公益活动。同时,引进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长春市卓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专业机构,负责基地的运营管理。目前创新园已经投入使用,累计为30余家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非公企业等机构免费提供了办公场所,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区形成重视社会工作,发展社会组织的氛围。

  搭建平台保障民生 建立“区+街乡+社区+网格”四级创业就业服务平台

  挖掘用工信息、以创业带动就业、送岗位进社区……为解决辖区内居民的就业问题,南关区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区+街乡+社区+网格”四级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截至8月末,南关区开发就业岗位13062个,完成计划96.8%;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83人,完成计划97.4%;零就业家庭认定19户,解决19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到100%。

  以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南关区还组织实施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位进社区”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依托中东四海等已建立的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培训计划,免费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营6期,参加大学生300人,实现创业30人。

  南关区还积极打造基层创业就业平台,在民康街道继续打造“长春市爱国彩虹安置基地”,根据回归人员家庭实际情况、个人就业需求,为辖区内的回归人员提供针对性就业安置服务,帮助两劳释解人员就业,目前基地已发展到15户企业,上半年共安置近百名回归人员完成就业。在幸福乡八一村打造了农民再就业基地,设立210个摊位,可解决400多名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同时提供30个摊位无偿地给困难户和精准扶贫对象使用,保证了全村困难户和精准扶贫对象一次性脱贫、不返贫。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运营,二期正在优先安排村民的基础上对外招商。

  按照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一园多点”的布局要求,南关区积极探索打造集公共就业综合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南关人力资源产业园。

  挖掘区域文体资源

  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只有物质富有不算富有,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南关区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深入挖掘区域文体资源、开展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全面推动全区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南关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目前,南关区文化馆新馆建设已完工,功能室装修方案已形成,年底有望面向市民全面开放。投入3696万元,购置了总面积2453.27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舍,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年初以来,南关区对全区103条健身路径进行了一次彻底维修,对损坏的器材进行更换,保证了市民健身活动正常开展。

  为丰富辖区居民的生活,南关区先后举办了庆五一大型集体武术比赛、2017年南关区武术大赛暨第十四届武术之乡比赛选拔赛、2017年南关区老年人健身广场舞大赛、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南关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精品文艺作品展演、全民读书、书画比赛等系列活动弘扬主旋律、激发群众热爱党和政府,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活动也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干劲的作用,为全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南关区还推出了电力、文庙、九圣祠、新里、清真寺5个青少年读书沙龙试点。通过开展青少年读书沙龙活动丰富辖区中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以书香为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为未来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下一步,南关区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继续加大投入,将文化体育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区财政预算、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完善区“文图”两馆新馆装修,配齐配全室内设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街道文化站及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使市民基本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继续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多项举措提速民生

  让百姓的获得感落地

  民生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的硬指标。以民生为“指南针”,南关区始终坚持围绕着百姓的所需、所急、所盼、所想,全力抓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工作。截至8月底,南关区52项《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均按照计划正常推进落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南关区将会把更新的工作举措体现在落实具体的民生实事过程中,深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将民生实事真的办好办实,让百姓真正能够从中受益。

  继续抓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的督促落实工作。时刻关注各部门行动计划的工作动态,按月督查计划的具体落实、民生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对于超前保质保量完成计划内容的部门,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对于按时完成计划进度有困难的部门,要持续跟踪调度计划进展,及时协助部门解决遇到的瓶颈问题,确保行动计划按时完成。其次,在落实行动计划过程中,及时发现、总结部门好的经验做法,并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督促各部门、街乡、社区做好向市民生网报送民情信息的工作,力争年末在全市县区中取得优异成绩。

  民生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南关区民生办将通过加强对联络员和信息员的工作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以确保工作成效。

  在发展中进步,在考核中找寻不足,今年年初,南关区民生办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及时调整了对部门和街乡的绩效考核办法,年终还要根据部门和街乡的实际工作效果实事求是地进行绩效考核评价。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核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在下一年度的民生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

  迎着硕果累累的金秋,南关区也将以前所未有的气魄,扎扎实实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全力全速向着新目标疾驰。

 

责任编辑: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