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3月24日将开展新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工作。为了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做好各项准备,长春日报融媒体记者专门采访了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延峰,并邀请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崔巍巍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
记者:为什么长春市要开展多轮区域核酸检测?
崔巍巍:引发长春市本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个变异株具有传播速率快、隐秘性强、感染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导致长春市本轮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存在隐匿传播和社区传播的现象。近期,我国多地发生的疫情,均来自于该变异株。
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区域核酸检测呢?区域核酸检测是目前直接发现局部区域病毒流行情况的最佳手段,也是诊断新冠肺炎的一个标准。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主要与病程、排毒水平等因素有关。新冠病毒感染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少部分感染者存在间隙性的排毒现象,如果只在一个时间点采样,可能无法及时发现阳性病例。还有部分新冠病例,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早期排毒水平不高,体内病毒浓度低于检测试剂盒的检出限,导致无法检出阳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在体内排毒水平持续增加,后期采样检测时则呈现阳性。此外,拭子与黏膜接触的时间不够,以及检测试剂的敏感性等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漏检。因此,为尽早发现新冠阳性感染者,实施精准防控,进行多轮区域核酸检测是十分必要。
记者:那么,长春市下一步核酸检测怎样安排?
崔巍巍:这个问题还要根据国家核酸的政策,对核酸检测的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
记者:当前,长春市正在实行社区(村)管控政策,下一步是否还继续实施?
崔巍巍:从传染病控制的专业角度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传染病的防治原则。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重要环节,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只有及时发现并控制人群中的感染者,才能从源头上更为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实施社区管控,进行局部区域的暂时封闭,是尽快阻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既有利于精准防控,保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全面、快速的恢复。
记者:下一步市政府在社区(村)管控方面将有哪些措施?
马延峰: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我们对社区(村)采取了封控管理措施,经过几轮的核酸检测,一部分隐匿于社区内的阳性病例被筛查出来,有效地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这段时间,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配合各项防控工作,我也代表市政府表示感谢。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最关键时期,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继续支持政府搞好社区管控工作,切实减少人员流动,真正把病毒的传播途径切断。现在看,我们可能还要有几天的管控时间,希望大家还要再坚持坚持,否则的话就可能前功尽弃。居住在暂时封控区的居民,要做到“足不出户”;居住在暂时管控区居民,要做到“足不出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城市保供人员要继续坚守在“一线”。
记者:社区(村)管控后,市政府如何保障群众的吃饭、就医等日常需求?
马延峰:疫情发生后,为了保障群众能够吃上菜、吃好饭,政府积极组织各大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和相关企业备足货源,目前看货源是没有问题的,供应是有保障的。现在,最关键是怎么能把东西最快送到群众手中。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大中小型各类商超市场全面开启线上接单、线下配送。另外,也可以通过小区微信群等形式下单,由小区统一购买,货品以“蔬菜包”“物资包”为主,管控区将货品拉到小区门口,大家要分批有序的在小区门口取货;封控区由机关干部、志愿者、“三长”、物业人员直接送到家门口。
在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坚决保障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始终坚持生命第一,一切给看病让路,坚决保障好疫情期间群众正常就医需求。
我们在“12345”市长公开电话,专门开通了82880101就医便民热线,提供24小时服务。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拨打120;一般就医,可向社区提出需求,由社区“点对点”接送。对有购药需求的市民,社区可提供上门服务。
所有公立医院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正常开诊,坚决杜绝以疫情防控为借口关停运营、拒诊患者、延误病情。对于透析患者、放化疗等患者以及孕产妇、新生儿等重点人群,可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就医;急危重症患者,医院不论有没有核酸证明,都要在第一时间收治,决不可以任何借口将患者一拒了之。
来源:掌上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