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 足音铿锵 政务要闻-政务 吕宏文 277993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小康路上 足音铿锵 政务要闻-政务 吕宏文 277993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要闻

小康路上 足音铿锵

——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8-12-11 08:50 | 来源: 吉林日报

  吉林日报记者 杨悦

  在波澜壮阔的吉林振兴图景中,有一抹温馨幸福的底色浓厚绵长,其上陈列着“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彩故事。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上下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重点攻坚补短板,各项政策举措逐步落地见效。“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区域贫困问题破解取得新进展,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全省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声号角,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留下殷殷嘱托:“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同年12月,在漫天飞雪中,一股暖流从省委会议大厅奔涌而出。全省扶贫工作会议明确了我省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

  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

  全省9个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个扩权强县试点市和41个县(市、区)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省直各部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企业、驻军、武警部队以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包保帮扶活动,形成了纵向五级书记抓扶贫、横向社会齐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从楼里开会到泥巴路上奔忙,从下文发函到以心换心沟通,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真情实意的帮扶中砥砺出动人光芒,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真抓实干的帮扶中进一步密合生长……

  “我和老伴儿如果还住在那老房子里啊,冬天就又遭罪喽!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可真好,要不我们老两口儿这辈子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延边州汪清县罗子沟镇创业村危房改造户翟庆德心里却暖阳一片。翟庆德口中的老房子,是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土坯房,逢雨必漏,多处有明显裂痕,早已失去维修价值,且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危房改造,创业村的村民们终于圆了新房梦。

  集安市花甸镇东沟村贫困户张国有和老伴身患疾病,每年的医疗支出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帮助他们家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出售自家产的禽蛋和蔬菜使得生活大有改观,今年收入将达到6000元左右。

  脱贫攻坚令白城市镇赉县坦途镇红岗村旧貌变新颜。来到村民程淑艳家中,程大姐的家颇显“气派”。“我家原来就是80平方米,要是推倒重建的话,只能给建个40平方米的,但家里人口多,住不下啊。后来省住建厅的领导给我出了一个主意,给房子加固一下,就什么事都解决了。”程大姐喜滋滋地说:“你看这墙加厚了24厘米,可结实了!”程淑艳带着记者在家里看了一圈,“窗户、门都换了,还装了吊顶,房顶的瓦是树脂瓦,能防雨。修房子的工人告诉我这瓦用20年都没问题……”

  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省直部门脱贫攻坚6方面119项任务,开工率100%;完成67项,完工率56.3%。将脱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贫困群众身上,全省各地各部门做到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多种产业,变“输血”为“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强“造血”功能,我省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先后总结推广了20余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和生态建设,做到因人因户因村实施产业脱贫项目。

  金秋时节,白城市洮北区岭下镇四家子村安泽种植合作社黄菇娘挑选车间里,30多名村民正忙着挑拣菇娘。忙碌的身影、灿烂的笑容,映衬着内心的幸福。这家成立于2016年12月的合作社,大胆改变以往的种植结构,从农户和贫困户手中以每公顷1万元价格,集约了8公顷土地种植黄菇娘。今年,黄菇娘又迎来大丰收,这不仅让合作社收益颇丰,也让贫困户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合作社提供的岗位,让我能增加一份收入。”贫困户杨波激动地说。这样的贫困户,在四家子村还有40多户。安泽种植合作社通过集约土地和提供就业岗位的方式,带动本村贫困户30余人就业,每户年增收1万余元,还带动周边3个村的部分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大安市海坨乡180公顷的盐碱地上,一块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形成“光伏巨阵”。据了解,这个5万千瓦农牧业科技大棚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为2000户贫困户带来户均至少3000元的收入。

  “要想长久致富,水南村必须有特色产业来支撑。”经过多次调查走访,延边州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第一书记姜云东发现水南村民族文化保存完整、旅游资源丰富,可以抓住水南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有利契机,将生产与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体验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了实现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姜云东积极组织谋划,在省教育厅、延边大学、图们市委组织部及水南村党支部共同努力下,在水南村建设了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经济。“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70余万元,其中扶贫收益30余万元,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姜云东笑着说。

  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特色种植养殖业扶贫……在产业扶贫带来变化的同时,我省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民生、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态。同时,我省因地制宜地开展股份合作、集体经营、企业带动、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20多种扶贫模式,按照股份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真正在产业实施过程中持续受益。

  暖流汇聚,扶贫之花处处绽放

  “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吉林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目标。

  走进白城市镇赉县新立村村民杨峥春的家,屋子干净整洁,有线电视、电脑宽带、电话、室内洗手间一应俱全。

  “以前我家住的是泥草房,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现在没花一分钱,就住进这宽敞明亮的新房,多亏了长春的‘亲戚’啊。”杨峥春脸上洋溢着幸福。

  杨峥春口中的“亲戚”,指的便是中国一汽集团。几年前,新立村大部分村民还住在低矮、破旧的泥草房里,中国一汽集团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后,通过整村推进的形式,投入资金,对全村最困难的马力屯进行原址重建,实施水、电、路、网络和环境改造,使村民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我省坚持构建大扶贫格局,建立各界参与的社会动员体系,拓宽帮扶渠道,广泛开展了“村企共建”活动,众多央企、省属国企分别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企业采取产业带村、项目扶村、招工帮村等形式,推动帮扶资源进村到户。同时,发动优秀民企主动作为,持续开展“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

  此外,我省还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开通社会扶贫网,搭建帮扶对接平台。洮南市“日行一善”全民公益活动,平均每天有1500人左右参与捐赠,长期坚持每人每天捐赠1元钱的人仍在不断增加。

  东西扶贫协作步伐不断加快。宁波市在延边州原有5名挂职干部基础上,又增派14名干部和20名专业人才到延边州开展挂职工作,成立帮扶工作队,确保对每个县市做到全覆盖。

  勠力同心,攻坚拔寨。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坚持定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深处着力,2700万名吉林人民正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之路。

编辑: 吕宏文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