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韩书记”的大志向 政务访谈-政务在线 张琪 325744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小韩书记”的大志向 政务访谈-政务在线 张琪 325744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在线 > 政务访谈

“小韩书记”的大志向

 ——记前郭县平凤乡郎家窝堡村“第一书记”韩大伟

2020-11-13 09:58 | 来源: 吉林日报

  他是年轻的党员,是“80后”“第一书记”。从2016年驻村以来,为了找到破解“为什么穷、怎样脱贫”的答案,他入户调研、外出学习、研究政策、争取资金,从谋划实施扶贫项目到壮大村集体经济,从改善村屯人居环境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从改善村容村貌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一项项落实,一项项突破,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儿”和贴心人。

  他就是前郭县平凤乡郎家窝堡村第一书记韩大伟。

  抓实项目

  “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从踏进郎家窝堡村的那一刻起,年轻的“第一书记”就明确了志向,并开始了为之努力奋斗的艰辛历程。

  蹲墙根、坐炕头、进超市……摆正位置,沉下身心,韩大伟快速进入角色。“蹲到墙根与群众聊天能全面了解村情,坐到农民炕头唠家常能了解民意,走进超市人多的地方能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和群众的致富经验……”韩大伟坦言,要想帮助群众首先要让他们看到诚意。

  “咱们一定要合力把扶贫工作做实做好,为全面小康打好坚实基础。”在全村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动员会上,韩大伟这样说。从那以后,他就与村班子成员一起解读政策、完善落实措施、召集群众党员与村民代表共谋发展,在细致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党建引领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光伏发电受益项目、入股合作社分红项目、新农保贷款扩大收入项目、扶贫羊养殖受益项目、庭院式种养殖增收项目……一个个项目,让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多元,成为小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实支撑。2017年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37人实现扶贫项目全覆盖,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持续稳定收入,做到了4年扶贫任务2年完成。

  因户施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韩大伟和村干部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帮助村民根据自家情况选择脱贫项目。

  “一茬种哈密瓜,二茬种茄子,单哈密瓜今年就能收入四五千元,到秋天卖一茬秋菜,还能收入三四千元!”蔬菜大棚内,63岁的村民高殿武看着即将采摘的哈密瓜笑得合不拢嘴,“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人用,小韩书记帮我们选的脱贫办法,连销路都替我们找好了,在家就能挣到钱了。”

  发展棚膜经济、引进庭院种养殖项目、传帮带推动劳务输出……韩大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帮助每一户贫困户脱贫上。

  郎家窝堡村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2018年末,水稻价格持续走低,全村有三分之一水稻在农户手中急于销售。韩大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跑企业、托关系、找熟人,全力协调粮贸企业以最高市场价格到村里收购水稻,让农户顺利卖了粮。为从根源上解决水稻卖不出好价的问题,他又和村干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带动村级农业种植合作社与商家签订了36公顷水稻订单产销合作联盟,摸索出了一条由企业按照农户需求提供金融、农资、农机、销售、品牌服务的适度产业发展微循环模式,让村民在农产品向商品转化过程中获益更多、受益更大。

  建强民生

  “只有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使村民安心又舒心。”在郎家窝堡村贫困群众一天天感受产业扶贫带来的喜人变化时,小村民生工程建设的大幕也悄然拉开了。

  韩大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修建了5.15公里的屯屯通水泥路,争取了2.6公里巷路改造工程和水田区引泄干工程。维修了文化广场,将村内倾倒几十年生活垃圾的臭水泡变废为宝,改造成了村民休闲观光的文化小广场,在村屯道路和家家门前种起了树木和花草……事事为民,遇事群众肯定也会给予支持。一次下雨,屯外垫路急需人和车,村民共出动28辆四轮车与干部们一直干到夜里1点多。看着疲惫的小韩书记和村干部,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几年来,村里陆续修建了8公里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有效解决了百姓出行难、学生上学难。

  “驻村”几年,贫困户家里时时有韩大伟的身影,田间地头、瓜前树下有他的身影,小广场、超市里有他的身影,驻村工作队免费为孩子们开设的课后辅导班有他的身影,唯独自己家里很少有他的身影。父亲生病住院他没在身边,爱人手术住院他没在现场,两个女儿的童年他缺席了很多陪伴时光,岳父脑血栓他没照顾上一天……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女婿,他心里很惭愧,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他深知脱贫攻坚的任务一天也不能耽误,他也始终铭记自己驻村第一天立下的志向,要通过努力和奋斗,带领贫困群众走向全面小康。

吉林日报记者 毕玮琳 张红玉 王学雷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 张琪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