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既是生活中的“瓷实”好姐妹,也是工作中的“黄金”好搭档。“捆绑”奋战一个月以来,她们在隔离宾馆里发生了太多温情故事,担起了比常人加倍的工作量,守护了接触过的每一位陌生人的生命健康。
车继娟和于丽杰,是长春汽开区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和护士。抗“疫”路上,她们勇敢无畏,第一个进入阳性房间采集样本;她们舍己为人,用互相做核酸的方法来提高手法技术;她们真情友善,建起“车大夫白 黑热线”,24小时为隔离人员电波服务。
近日,她们为一汽红旗主机厂职工做完核酸采集后,又紧急接下了酒店隔离密接人员任务。她们认真对密接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每天周而复始的做着信息扫码、建档归档、核酸采集、人员收转、健康监测等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宾馆连续两天出现阳性病例,所有工作人员都紧张担忧,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把病毒吸进肺里。她俩一点没有退缩,第一个进入阳性房间采集样本,身体力行给同事们打了气,鼓了劲。
对隔离人员,做好医学观察来不得半点马虎,但对基础疾病、心理疾病的隔离病患,却更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她俩每天都把“话疗”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只要倒出空来,就不厌其烦处理隔离人员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天电话量都在30个以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有时和隔离人员一唠就是半小时,常常口干舌燥,也顾不得喝一口水。
一名患幽闭恐惧症的隔离人员,每当感到无法在屋里呆下去的时候,就要打开视频看看车医生;一名患焦虑症的年轻女孩,每当深更半夜失眠的时候,都要给她俩打个电话。解除隔离后,这些人把车医生、于护士当成了知心姐姐,还保持着紧密联系,经常说“给姐打个电话比吃药都强”。
考虑到经常做核酸会使隔离人员不舒服,她俩便反复琢磨操作动作,而且经常用对方来锻炼实验各自的手法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她俩采集核酸上万份,没有一人抱怨喊痛。
一名9岁男孩单独隔离,她俩每晚换班哄他入睡,给他洗衣服洗内裤、打扫房间,一直陪到他解除隔离,小孩激动地对她俩说,虽然第一次离开妈妈,但在这却得到了妈妈般的照顾。孩子在方舱隔离的父母感动地说,隔离一结束一定要过来看看这两位“天使姑娘”。
一名患美尼尔综合征的老阿姨,病患发作时不能自理,她俩给喂食喂药、做穴位按摩,每次做完,衣服都像水洗似的,但她俩心里想的只有老人的健康。现在老人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担心她俩,经常发短信告诫她们别太操劳。
一位患冠心病的隔离人员,突发心绞痛,百般劝说不到医院就诊,她一宿没合眼,先后3次穿脱防护服到房间查看病情,其间根据病人自述身体状态,迅速让其含服5粒救心丸,并立即拨打120急救使病人得到救治。折腾一夜,车医生胆囊炎急性发作,她强忍不适又赶赴到污染区工作,核酸采集后,她终于挺不住,调来了药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世间盛大,这样感人的场面每天都在隔离宾馆上演。抗疫以来,车继娟和于丽杰,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隔离了病毒,拉近了温情,她们带着爱,向着抗疫的胜利继续勇毅前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华欣欣 受访者供图